六個月前的1月27日上午,舒印彪身穿黑色西裝,系淺藍色領帶,準時坐在講臺上,出席公司新年工作會議。
與以往不同的是,這次坐在主席臺下的人,并不是他熟悉的面孔。
兩個月前,他離開了工作了16年的中國國家電網公司(以下簡稱國家電網),來到了職業生涯的第三個單位——中國華能集團(以下簡稱華能集團) ,并成為了它的新掌舵人。
同日,在華能集團2019年工作會議上,舒印彪為原國內排名第一的發電集團制定了“大力發展新能源”的新戰略,并明確將利用風電和光伏作為未來幾年的優勢增量動力。主攻方向。為此,他進行了兩個半月的研究。
舒印彪,1958年7月出生,河北省涿州市人。1982年參加工作,曾在原國家電力公司工作。2002年底,國家電網成立,舒印彪加入公司,2016年5月出任董事長。 2018年11月,華能集團原董事長曹培熙年事已高,舒印彪調任接管。一上任,他就開始調查新主人。
盡管在年度工作會議上定下基調,但華能集團上半年在新能源領域的決策節奏和布局規模,仍超出了行業的預期。
5月19日,華能集團宣布與江蘇省政府投資1600億元,在江蘇華能建設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。6月4日,宣布收購協鑫新能源。后者裝機容量僅次于國家電投公司(以下簡稱國家電投公司),是全球第二大光伏電站運營商。
舒印彪還提出,2019年華能集團新增風電裝機容量不低于500萬千瓦。在2019年首批可負擔上網項目中,華能集團申請風電54.6500萬千瓦,光伏項目65萬千瓦。
“舒印彪上任后,集團風格發生了很大變化。” 華能集團的一名員工告訴界面新聞。
在其他發電企業強調要提高新能源裝機比例的同時,曹培希領導下的華能集團仍停留在清潔能源的概念上。
曹培西更加重視清潔能源。他認為,要重視煤電在動力源構成中的基礎性地位,尤其要重視煤電的清潔利用。因此,重點發展清潔能源,包括核能、清潔煤等低污染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;新能源主要包括風能、光伏、生物質能等。
“華能集團在新能源領域布局較早,但舒印彪上任后,集團工作重心轉向新能源。”華能集團內部人員表示。
“過去華能還是以煤電為主,今年新能源投資已經超過了整個集團的四分之三?!?/p>
以華能集團旗下上市公司——全國最大上市火電公司華能國際(600011)(600011.SH/00902.HK)為例吊車,年報顯示,公司2019年資本支出計劃總額為354億元,其中風電投資支出合計240.28億元,占比67.8%,投資金額和占比均創歷史新高;火電計劃投資僅41.7億元,占比18%,創歷史新低。
“很多決定不是因為舒印彪(上任后)而做出的。前期已經足夠了?!?北京一家售電公司的營銷人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這一觀點在華能電力的年度投資計劃中得到了部分證實。
2017年至2019年,華能國際總投資約828億元,其中火電占25%,風電占45%。這說明華能集團在新能源尤其是風電領域的布局已經持續多年。
據界面消息吊車出租,在華能國際2015-2018年資本支出計劃中,風能太陽能新能源投資59億元、80.4億元、116.@分別>5億元。而98.15億元,大致呈逐年上升趨勢。
根據2017-2018年實際資本支出執行情況,華能國際風能和太陽能投資分別為94.1億元和71.54億元,低于計劃要求;火電實際投資高于計劃。2018年,公司火電實際投資83.69億元,比原計劃55.070億元高出約52%。
眼下,華能集團已經來不及轉身。多位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,其轉型速度比其他四大勢力要慢,處于較為被動的位置。
2002年底,中國開始了新一輪的電力體制改革。原國家電力公司拆分為11家公司。其中,發電業務分為華能集團和中國大唐集團(以下簡稱大唐集團)5大電力集團。)、中國華電集團(以下簡稱華電集團)、中國國電集團(以下簡稱國電集團)和中國電力投資集團(以下簡稱中國電力投資)。
2015年6月,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重組華能長興光伏,成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(以下簡稱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)。2017年11月,國電集團與神華集團合并組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(以下簡稱國家能源集團)。因此,新中國電力集團前五名變更為國能、華能集團、國電投、華電集團和大唐集團。
截至2018年底,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19.0億千瓦。據界面消息,5大發電集團的總裝機容量為8.45億千瓦,占全國裝機容量的44.47%。
在目前5大發電集團中,華能集團總裝機容量、火電裝機容量和占比均位居第二;風電和光伏裝機容量排名第三,但占比倒數第二。
2016年底,國家能源局下發通知,明確要求2020年國內所有火電企業承擔的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占比達到15%以上。今年4月,國家能源局印發了上述制度征求意見稿第三版,即將實施。
截至去年底,華能集團總裝機容量1.77億千瓦,其中風電、太陽能裝機2181萬千瓦,占比12.2%;其中水電2607萬千瓦,占比14.7%。
“華能集團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在前五強中墊底,調整結構的壓力確實很大?!?上述華能員工指出。
“舒總在賽場上的地位,決定了只有他才能帶領華能改變發展思路?!?該員工說。船在一場災難中掉頭了。
“舒印彪的任期只有三年,按照國家新能源補貼退坡的時間表,他必須在短時間內做很多工作?!?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。根據中組部、國資委的規定,60歲為中央企業領導的退休年齡,視情況可放寬至63歲。舒印彪現年61歲。
在這位業內人士看來,國網舒印彪在統籌電網接入方面優勢明顯,接入和消費是新能源快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。
上述華能員工也認為,舒印彪的電網背景對華能集團的轉型具有重要意義。當前,新能源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是基地化?;亟ㄔO的難點在于解決傳輸渠道的問題。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電網。
除了國家對火電企業供電結構調整的要求,煤電行業的下滑也倒逼華能集團轉型。
原五家電力集團成立之初,華能集團配置的電力資產優勢最為突出。其總資產、收入、裝機容量和發電量一直位居五家電力集團之首。在上述北京某售電公司中層領導看來,華能擁有良好的常規能源資產,并在上游擁有煤礦。所以,之前并沒有急著轉型。
但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曾經“甜蜜蜜”的煤電資產,如今成為拖累發電企業轉型的沉重包袱。小公司具有轉型優勢,傳統五大發電集團的競爭格局也因此發生了變化。
今年6月底,大唐集團甘肅子公司因無力支付到期款項而申請破產清算。6個月前,集團旗下大唐保定華源熱電子公司被納入減產計劃,并結合資產負債進入破產清算程序。
近年來,由于電力供應相對過剩,煤價居高不下,火電企業虧損或利潤微薄。據中電聯測算,2018年1-8月,火電行業平均利潤率僅為1.1%,全國火電行業虧損47. 3%。
2014-2017年,當時全國最大的火電企業華能集團營收在5大發電集團中排名第一,但凈利潤卻從未進入前兩位。
2017年是火電企業利潤大幅下滑的一年,華能集團成為五大電力集團中唯一虧損的企業。其在《財富》世界 500 強的排名連續兩年下降,從 2016 年的第 217 位下降到 2018 年的第 289 位。
神華集團與國電集團合并為國家能源集團后,華能集團也放棄了五大電力集團的龍頭地位。
傳統火電業務利潤受壓,華能集團急需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。
“盈利壓力是一個重要因素,國資委對我們保持A級有要求?!?上述華能員工表示,近年來,新能源成為集團盈利的重要貢獻點,從領先者轉變為領先者。
據界面消息,2014年至2018年,華能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華能新能源(00958.HK)凈利潤分別為11.2億和18.@ > 6 億。元、26.@>6億元、30.1億元、30.90億元,近五年年均增長超過35%;華能國際凈利潤121.8億元、137.90億元、88.1億元、17.4億元、14.4億元。
中國從2016年開始實施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,煤炭價格從底部回升。華能國際作為全國最大的火電裝機上市公司,首當其沖受到負面影響。再加上并購效率低下,其凈利潤連續三年下滑。
上述北京售電公司市場人員向界面新聞指出,“當前電力市場改革進展太快,對于投資者來說華能長興光伏,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少。相對來說,新能源項目還是可以保證收益的。”
深圳市宜都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宋艷華告訴界面新聞,華能集團每千瓦時的煤耗控制得很好,但其燃料主要是外購煤。每千瓦時燃煤成本較高,利潤空間越來越窄。
按損益表成本和售電量計算,在控制單位煤耗的前提下,華能國際的燃煤成本(不含稅)從2016年的0.18元上升至2018年的0.@ > 25 元。其毛利率也從2016年的峰值31.9%收窄至2018年底的7.9%。
2018年華能動力燃料總成本1062億元,較2015年增長近80%;公司電熱收入1274億元,較2015年僅增長31.2%,遠低于燃料成本的增速。
同時,隨著新一輪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推進,電力交易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。這意味著更多的火力發電需要面對市場競爭,“更低的價格”可以在網上銷售。
相比之下,火電裝機容量最小、清潔能源占比最高的國家電投則是另一番景象。
近年來,在傳統產業持續低迷的情況下,國家電投迅速拉大了與其他發電企業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差距,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開發商。
截至2018年底,集團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已達到48.9%,位居五大電力集團之首。連續三年實現凈利潤,躋身同類型發電企業前兩名。
目前,火電裝機占比最大的國能集團,依托原神華集團的煤炭資源,火電業務優勢明顯。在新能源發展方面,它也成為全球最大的風電開發商。
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分析師告訴界面新聞,華能集團對標國家電投和國能集團的意圖非常明顯。